您好, 登录 | 退出 | 免费注册 | 商家入住
随笔 - 霍建强的随笔 - 政治主张

歧视源于无知 互动促使进步---谈亚洲文化在新西兰教育内容中的比例
发表于:2010-03-19 14:5    595 浏览 / 2 评论 

“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许可以形容我们启动这个话题的体会---大家会发现,这样的话题你谈得越多,就越会意识到移民之间其实是有很多共同感受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共同话题或问题。 

朋友们给我的来信和传真里,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我们面对的那些“滚回老家去”之类的臭骂其实是很浅层、很表象的一面,而真正让人担忧的一些现象,是深层次的、不明显的,还导致大家顾忌重重、敢怒不敢言。很多华人却也因此习惯了讨好洋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就是我们寻求就业、工作关系中同洋人上司打交道时,常遇到这种隐性歧视现象。

联系到种种显性或隐性歧视现象,3月16日亚纽基金会(Asian New Zealand Foundation)所发布的另外一份报告对我们就变得很有相关性。这份报告的标题是The Asia in Secondary Schools Report,是由Colma Brunton公司承担的调查。对来自全国73所中学的258位负责中学课程设置的学科带头人做的调查结果:新西兰的中学教学中,真正涉及到亚洲的内容非常少,只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过去两年里,他们的课程中涉及到一些亚洲相关的题目,而与亚洲相关的题目在教学中能做到跨学科、跨年度的,只占21%。换句话说,同其他国家的文化、社会等内容所占教学比例相比较,涉及亚洲地区的内容在教科书上的体现是相当薄弱的。亚纽基金会负责教育方面的Vanessa Lee女士对此表示,这个调查是一个相当有力的证据,它表明新西兰真正和亚洲文化产生对接的课程是微乎其微,比例太低---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且令人担忧的现状。这意味着我们的下一代,无论是主流还是少数族裔的下一代,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和亚洲文化对接的机会。

我们知道,真正要对某种文化有好感,要从小培养起,所谓耳濡目染,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起的作用非常关键。比如我们在任何小学、中学、大学,涉及到毛利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但涉及到亚洲文化则级别太低。调查报告还发现,即使在中学课程设置中有亚洲内容的,也都基本局限于讲历史、地理----其中历史占59%,地理占67%。而在人文科目中,55%的学校是不教亚洲内容的。尤其是经济、英文、社科(包括媒体、音乐、戏剧等),涉及亚洲的就更少。这个事实对新西兰有害无益----仅以经济为例,都在说新西兰要找到发展经济的良方,实则不用四处去找,只要看亚洲就大有借鉴意义。经济发展得好的表率,早年看的是亚洲四小龙,现在看中国。仔细观察亚洲,你很快就能找到一些答案---为什么亚洲人在经济上自有一套办法?

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报告调查的所有学校中,97%的学校实际上和亚洲国家是有各种互动关系的。所谓互动关系,包括有亚洲学校来访者的占86%,有交费国际留学生的占82%,而和亚洲学校或城市建立姐妹关系的占59%---这让我想起电视三台的John Campbell早前做过的一个节目,节目中曾提问:我们新西兰人究竟是喜欢亚洲人的钱,还是喜欢亚洲人的人?说到“人”当然就涉及到亚洲的文化了。而现在80%的学校也都承认:亚洲对新西兰的经济和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顺带一提:新西兰中学课程设置在涉及到亚洲语言教学课程方面,日文还是占了第一位,其次才是中文。所以回到我们最关心的“怎么消弥歧视”的问题,怎么办?我以为包括电台、报纸、网络在内的中文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个人的声音虽然微小,却能通过这个平台得以传播,而说总比不说要好。诸如亚裔受歧视这样的新闻谈得越多,就能使大家有底气说出真实想法。我特别有体会的是,笼统来看西方文化—新西兰也算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有时有点像法院的概念,这个概念叫作“不告不理”,你不告我就不理你。所以在此很想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不要怕别人对你歧视,这歧视不是新事物,不妨想想我们华人的移民史,一百多年前,华人是当奴工、被当作非人类对待过的。而现在的英文媒体涉及到华人和亚洲的,也仍基本是选择性曝光---揭短的多,正面报道的少。

以各种方式存在的歧视不可能一时一地消除,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长期的工作。而促进新西兰对亚洲及其文化的了解,会是有力的一大步。

 



发表评论
  选择以下可用表情
                                 
  写下您对此图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