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5日 海牙气候会议未达成协议
2000年11月25日 海牙气候会议未达成协议
2000年11月2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在延长一天后仍无法达成预期的协议,只得中断会议给与会各方更多时间继续商讨谈判,以争取在复会后能够最终达成应对全球变暖具体措施的议定书。 与会发展中国家建议,把原定2001年5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工作会议作为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的继续。 大会主席、荷兰环境部长普龙克向与会的政府部长宣布,海牙大会在原定的会期内未能制定出实现《京都议定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具体措施,大会未能达成与会各方和公众期待的里程碑式的《海牙议定书》,这令许多与会代表非常失望。 许多与会国家和环保组织称,美国的态度是导致海牙气候会议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美国缺乏通过自身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诚意。在为期近两周的海牙会议期间,它一直要求其它缔约方接受其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来抵消本国实际排放的方案,以及用援助发展中国家用无热污染发展方法,换取在本国继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指标的提议。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25%。海牙大会与会各方期待美国率先以实际行动减少本国排放,而不是用金钱买卖排放的权利和指标。 海牙大会从23日以来就陷于僵局中,美国和欧盟各执己见,美国坚持要求发达国家可以无止境地用森林和植被抵消排放、用对外援助换取排放指标。欧盟要求给美国的方案设立50%的上限,以迫使发达国家在本国也做出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大会主席曾提出折衷方案,但受到与会各方的反对。普龙克只得废除折衷方案,这样海牙大会就失去了协议的基础蓝本而无法继续下去。 鉴于海牙大会租用的会场已经到期,大会无法继续延长,与会各方又不愿大会不欢而散,最后由受全球气候变暖危害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议,中断海牙大会让缔约方继续谈判,争取在2001年5月复会时能够最终达成《海牙议定书》。发达国家也同意中断会议的提议。 (人民网资料)
9月18日 1905年9月18日 著名影星葛丽泰·嘉宝诞辰
9月18日 1917年9月18日 护法战争爆发 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9月18日 1952年9月18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战术反击战 9月18日 1961年9月18日 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遇难 9月18日 1987年9月18日 “一抓准”张秉贵逝世 9月18日 1993年9月18日 《中国大百科全书》集齐出版 9月18日 1996年9月18日 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病逝 9月18日 1996年9月18日 议联大会起草一项尊重和保护人权决议中国人权草案被选为基础文件 9月18日 1996年9月18日 移动通信首次跨国联网与新加坡自动漫游开通 9月18日 1997年9月18日 日本超市巨头八百伴公司破产 9月18日 1999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9月18日 2000年9月18日 首届亚洲国家政党会议开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