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1日 抗日红军大学成立
1936年6月1日 抗日红军大学成立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抗大”的前身)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创立。林彪任校长,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罗瑞卿任教育长。是日,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这期学员编为3个科,共1063人。其中,有一个“将军科”。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但沿途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而且军队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6月21日,国民党第八十六师高双成部突袭瓦窑堡,红大即随中央机关撤出瓦窑堡,迁至保安县城。在保安县城,红大召收第一批学员。他们全部来自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分为3个科,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 第一科有学员38人,他们在1955年我军初次授衔时,最低军衔是中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苏振华等人。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科”。据统计,第一科学员平均年龄27岁,人均有伤疤3处。如果把蒋介石对这些大名鼎鼎的学员悬赏金额加在一起,总数竟超过200万银元之巨。 (人民网资料)
7月6日 1415年7月6日 捷克的爱国主义者胡司遇难
7月6日 1893年7月6日 法国作家莫泊桑逝世 7月6日 1895年7月6日 中俄订立《四厘借款合同》 7月6日 1900年7月6日 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大举入侵中国东北 7月6日 1907年7月6日 徐锡麟安庆起义 7月6日 1916年7月6日 军阀割据的时代开始 7月6日 1935年7月6日 中日签订《何梅协定》 7月6日 1938年7月6日 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 7月6日 1962年7月6日 美国小说家福克纳逝世 7月6日 1963年7月6日 中苏两党关系恶化 7月6日 1976年7月6日 朱德委员长逝世 7月6日 1994年7月6日 心脏移植存活最长者逝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