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8日 毕加索逝世
1973年4月8日 毕加索逝世
![]() 毕加索与他的最后一任妻子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对于他的一生,世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人们还是一致认同的。也正是因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省一位美术教师的家里。由于受家庭的熏陶,毕加索4岁开始作画,7岁就崭露头角。后来,他进入美术学校学习。15岁时,毕加索的画《第一次圣餐仪式》在巴塞罗那市展览会上展出,他的名字也开始为人们所知。 1900年,毕加索第一次去巴黎旅行,光怪陆离的法国社会开阔了他的眼界。他在巴黎作画,结交艺术界人士。不满19岁的毕加索,在巴黎成功地举行了他的第一次画展。1904年,23岁的毕加索迁居巴黎,此后他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逝世。在法国,毕加索度过了他一生中四分之三的时间。因此法国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毕加索一生勤奋刻苦,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给自己定下的原则是“画,再画”。他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到朋友家作客,有时竟画得满墙都是。他习惯于夜间通宵工作,为画好一幅画,几次,十几次易稿,同一主题的画有时连画几十幅。毕加索为他的画奋斗了一生,直到逝世的当天,还作画到凌晨3点钟。 由于他的勤奋,毕加索成了一位多产画家。他逝世后,人们花了5年的时间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整理。据统计,他的作品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总计近37000件。 在毕加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的影子。随后,在1909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希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吸收了东方艺术和西班牙民间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1937年4月,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为抗议美国入侵朝鲜,1952年他又创作了壁画《战争》、《和平》。至于他的《和平鸽》,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毕加索的生活与艺术都离不开女人。毕加索的代表作与女人题材相关甚多。主要有:《三舞女》、《在红色椅子熟睡的女人》、《玩球的浴女》、《公鸡》等。 1973年4月8日,这位欧洲画坛的巨匠带着和平的愿望在法国南部的穆丹逝世,长眠在地中海边的墓地中。 ![]() ![]() ![]() ![]() ![]() ![]() ![]() ![]() ![]() ![]() ![]() ![]()
9月16日 1810年9月16日 墨西哥独立日
9月16日 1919年9月16日 周恩来组织参加的觉悟社成立 9月16日 1932年9月16日 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 9月16日 1935年9月16日 中央红军攻占腊子口 9月16日 1956年9月16日 台湾首次进行人口普查 9月16日 1957年9月16日 齐白石逝世 9月16日 1959年9月16日 中央发布为改造好的右派摘帽的指示 9月16日 1961年9月16日 中央颁布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 9月16日 1978年9月16日 邓小平在吉林批判“两个凡是” 9月16日 1982年9月16日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访华 9月16日 1994年9月16日 埃克森公司因污染海洋被罚五十亿美元 9月16日 1994年9月16日 兰新铁路复线全线铺通 9月16日 1997年9月16日 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通信光缆工程全线铺通 9月16日 2002年9月16日 “十五”期间“211工程”正式启动 9月16日 2002年9月16日 首届国际水稻大会在北京举行 |
![]() |
|
|||||||||||||||||||||